|
|
|
 |
级别:普通会员 注册时间:2009-03-23 最后登录时间:2010-02-04 |
【收藏该企业】 |
|
 |
 |
 |
|
|
|
工程名称: |
广州大金钟湖水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
 |
工程类别: |
城镇水生态系统 |
 |
工程地区: |
广东省 广州市 |
 |
工程周期: |
2007/02/01 - 2007/05/20 |
 |
负责单位: |
美瑞达安(广州)环保产品有限公司 |
 |
|
联系人:卢先生 联系电话:* 13430358937 |
|
|
|
|
|
|
|
1、项目概况
大金钟湖(水库)位于白云大道南白云山西麓的广州鸣泉居度假村内,呈东向的U字型,西面为长约560多米的大坝,东面从南到北分别有4个集水汇入口,基本上都是源自白云山的山谷溪流,其中有3个穿过度假村,1个直接排入。大金钟湖(水库)的集水范围内除了度假村外基本上都为林地,无其它的入湖污染源。但由于大金钟湖库容不大,库水长期不能交换,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度假村的生活污水经过集水汇入口又不断地注入库区中等因素的影响,水库水质已有所恶化,表现为水体透明度较低;在日照较强烈的中午北面堤坝一侧有轻微的腥臭味;在气温变化相对急剧的季节,水面出现类似油膜状的水华,严重到影响水体景观功能的发挥。
2、治理方案
① 设计目标
A、三个月内解决臭味、藻类及飘浮物的问题,水体透明度达到1米;
B、半年内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其主要指标如下:
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单位:mg/L
项目 BOD5 CODMn DO 氨氮 总氮 总磷
Ⅲ类标准 ≤4 ≤6 ≥5 ≤1.0 ≤1.0 ≤0.2
② 治理思路
大金钟湖目前的首要功能为高级度假区的观赏性水景,其感观效果是评价水体的最重要的指标,其次大金钟湖也是蓄水库,有其相应的水质要求。大金钟湖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水体的感官效果达不到其相应的功能要求,此外部分区域水质指标超出水库水质控制的要求。
治理系统采用原位治理与异位治理相结合。原位治理系统生态基和循环设备直接布置于湖区,以削减污染物,提升和维护水质,提升水体生态自净能力为主。异位治理是建于湖岸的生态基物滤系统,主要目标是提升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体感官,兼有削减污染物功能。
A、BDF型阿科蔓用量:
根据现有工程阿科蔓生态净化基处理负荷的经验值,结合湖体水质和水文参数,考虑到治理目标的时限(以6个月计)等因素,总用量为2059.44m2。
B、阿科蔓布置:
经雨水口排入的水体,其污染物浓度大大高于湖内的污染水平,是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途径。直接利用涵管内的空间进行原位强化治理。而对于东部钓鱼台下面的涵管,可在涵管出水口周围布置底部安置型生态基(BDF)对排入的水体进行集中处理。由此削减了入流水体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有效控制了大金钟湖的主要污染源。
近岸区是通常是水流缓滞、溶解性污染物积累的主要区域。另外近岸区是与游人距离最近的亲水区,人们首先看到、感受到的就是近岸区的湖水。因此,生态基在近岸区布置可提升所在区域的水质和水体感官,此外布置于水深1.6m~3.0m区域,相应于生态基的规格,生态基可完全隐没到水中并保持一定的淹没深度,既不会对水体的景观效果产生影响,也保证了生态基蔓条上微生物获取阳光。其中,在水质较差的东南部湖区和北湖近岸区相对密集布置。
钓鱼台下面投放生态基,生态基表面的生物膜是鱼类的天然食饵,可以吸引鱼类前来,提高该区的鱼类密度,使鱼类上钩的几率增大。此外强化处理从该区暗涵排入的水体。
湖心区域投放少量生态基,提供给鱼、虾、贝产卵繁殖的场所。
C、阿科蔓安装
BDF选型依大金钟湖水深定,选定的生态基规格放置于水底时,生态基上沿离水面35~40公分左右。由于大金钟湖各区水深不一,选用规格为2.0m×0.6m ,2.0m×1.3m,2.0m×1.5m的BDF生态基,确保适应各区水深的同时,兼顾水体的景观及生态基上有益藻类对阳光的获取。
考虑到部分湖区水较深,BDF设计两种安装方法:近岸区水深小于2.0m时直接套筒灌砂沉入水底,近岸区大于2.0m水深时,生态基绑绳坠重悬浮于水中。其他湖区则直接沉入水底。
④ 循环系统
A、循环系统的布置
湖水的交换流动能够增加水流与生态基的接触,扩大生态基的作用范围,并促进水体复氧。设置沿岸循环区,以促进所在区域的水体流动。
B、循环系统安装方式
循环系统的安装方式为近抽远排,即泵抽取所在区域的湖水,通过PVC软管排到其他区域,通过一抽一排形成的负压驱动湖水流动。
C、循环设备及其循环量
根据大金钟湖近岸区水体污染情况,结合物滤系统的布置(后述),共设置循环泵8台。循环泵交换区从30m~100m不等。
该沿岸集中循环区的面积约有18000m2(600×30m),共采用3台流量为30m3/h、扬程为8.5m、功率为1.5kw的潜水泵;5台流量为40m3/h,扬程为10m,功率为2.2kw的潜水泵对水体进行循环交换。最大水循环量时,平均到整湖的水循环频率为接近三个月一次。
⑤ 阿科蔓生态基物滤系统
A、生态基物滤系统简述
生态基物滤系统为廊道推流式构筑物,内部主要密布SDF型生态基(规格3.0×1.3m)。湖水经泵抽或自流进入物滤系统,经生态基接触过滤后再排回湖内。其作用机理为依靠生态基优异的吸附、过滤功能,滤除流经物滤系统水流中的悬浮杂物和部分藻类,使出水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是改善水体感观的重要部分。
生态基物滤系统有地面式植物景观型滤池和地埋式滤池,考虑到度假村的对景观方面的严格要求和原有景致的保持,本项目物滤系统采用地埋式做法,再以绿化覆盖。提升泵均是水下安装或置于物滤池内地埋式安装,设备运行时噪音传至外面前已基本消除,不会对外界产生影响。
根据现场的用地状况和水体的污染状况,拟设置三个物滤构筑物,其中东部、南部、北部湖岸各1个。结合循环系统的设计,使水循环交换区覆盖水质较差的湖区,加上水流本身的紊动和风力推动,基本使湖水的交换流动覆盖全湖。
C、物滤系统主要参数
数量:3组 尺寸:10m×8.5m×2.4m
总有效容积:370m3 总占地面积:255m2
有效水深:1.7m 水力停留时间:1.5h
SDF用量:600.6m2 规格:2.0m×1.3m
提升泵:1#池 2台(1用1备)流量95m3/h 扬程12m 功率5.5kW
2#池 2台(1用1备)流量75m3/h 扬程10m 功率3.7kW
3#池 进水2台(1用1备)流量75m3/h 扬程10m 功率3.7kW
出水2台(1用1备)流量95m3/h 扬程12m 功率5.5kW
3、治理效果
经过治理,湖水水质和感观得到明显的改善,至2007年12月份,各项水质指标均已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水体透明度达到1.2米。 |
|
 |
|
|
|
|
|
|